俄罗斯民族问题产生的历史根源

作者:白丽君时间:2022-04-18点击数:

俄罗斯人的祖先为东斯拉夫人罗斯部族。公元15世纪末,大公伊凡三世建立莫斯科大公国。1547年伊凡四世自称沙皇,1721年彼得一世元老院授予“全俄罗斯皇帝”的头衔,并建立俄罗斯帝国俄罗斯17世纪开始就开始了扩张,它的扩张政策几乎是无限的,彼得大帝留给后人的扩张版图目标是南下到印度洋,东进阿拉斯加,西南到地中海。18世纪中后期叶卡捷琳娜二世统治时达到鼎盛时期,国土面积约2280万平方公里。无限制的扩张使得俄罗斯没有足够的人口来消化这些被征服的领土和原始居民,造成民族众多、俄罗斯族人比例不够,国内隐患重重。在民族政策上,俄罗斯政府对少数民族实行强制掠夺与同化的民族政策,而那些被俄罗斯帝国兼并的地区实际上沦为了它的殖民地,于是当时的俄罗斯被称为是“各民族的监狱”。因此,俄罗斯政府的残暴统治使俄罗斯民族矛盾十分突出,尤其是少数民族与俄罗斯族的矛盾与斗争,这成为后来俄罗斯联邦各主体民族同俄罗斯民族之间矛盾不断的一个重要历史原因。

1917年爆发的十月革命,是俄罗斯乃至全世界历史上划时代的一件大事。1922年12月,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正式成立。苏联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具有与其他国家不同的特性,主要体现在其民族特性上。苏联是以民族不是以地域为依据成立的联邦主体,其加盟共和国主要是以主体民族的名称命名。这种联邦体制客观上不断强化民族观念。外界以为苏联是一个国家,但其实在苏联国内,居民首先认同的是自己的民族属性。由于高度的民族自治权利使各加盟共和国内的主体民族都不断强化自己的优势地位,主体民族之外的少数民族,感觉处于一种不平等地位。按民族划分区域、实行自治的做法使苏联居民首先认同的是自己的民族属性,然后才是国家属性。从赫鲁晓夫时期开始,民族地区的第一把手必须是来自主体民族的,不管此人是不是胜任,人们认同的首先是民族归属。勃列日涅夫促使干部本地化,大力提拔任用本民族的人担任共和国的高级领导人,形成官官相护的民族干部帮派集团,俄国历史学家认为:“70年代有关地方干部的这个愚蠢的领导纲领给所有地方的民族主义者提供了可乘之机,导致国家所有地区民族主义逐渐地、但又明显地成长,而然后是走向民族冲突。”随着斯大林体制模式的形成,苏联实际上是单一制国家,但在宪法上却是联邦制国家。宪法与实际的矛盾,为民族分离提供了法律依据。1992年3月13日,俄联邦大多数主体在克里姆林宫签署联邦条约,获得了更大的自主权。俄罗斯通过两次战争消除了车臣的分离势力,维护了国家的统一。这两次战争给俄罗斯带来了巨大的人力、物质和精神损失,加上私有化带来的社会不公,国家分裂造成的俄罗斯民族的分裂,人口数量的减少,使俄罗斯面临着严重的民族问题,其中甚至包括俄罗斯族的生存和发展问题。至此,大俄罗斯民族主义持续膨胀使得最终导致东欧巨变和苏联解体,民族矛盾爆发,这些苏联时期遗留的民族问题给新独立的俄罗斯带来更多困难和挑战。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斯大林对少数民族不信任,以维护国家安全为由,强制迁移所谓危险的民族,许多人在迁移途中死亡。少数民族地区的所谓自治实体得不到尊重,没有什么权利可言,“被惩罚民族”的民族政权同时被撤销。虽然后来为这些受迫害的民族恢复了名誉,也恢复了某些民族自治实体,但问题并没有根本解决。这些民族问题的后遗症成为苏联解体的导火索。  

经济上,苏联长期排斥市场经济,用行政手段管理国家,人为地在全国搞劳动分工,常常违反经济发展规律。为了消除民族地区的不满,勃列日涅夫在经济上加大向民族地区倾斜的力度,实行低水平的“拉平”政策,让发达地区支持不发达地区。这种政策既助长了一些落后民族的依赖心理,也引起了一些发达民族的不满,反而助长了民族意识,加剧了民族矛盾和中央与地方间的矛盾。这种两边不讨好的做法使多数和少数民族都对联盟不满,增强了疏离感。由于政策反复造成的地方和中央的对立终于在1991年“819”事件后出现了质变,“819”事件使苏联共产党遭遇了灭顶之灾,党的领导体制被摧毁使维系苏联中央和地方关系的最重要的链条发生了断裂,这使得隐藏许久的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出现了总爆发,苏联的加盟共和国纷纷宣布独立,这直接导致了苏联在这一年的年末走向了解体。苏联留下的最难处理的遗产是按民族划分国家的行政区,许多学者认为这么做弊端很大,但既成事实又很难改变,只好保留了按民族划分行政区的做法。如何在民族共和国保障非冠名民族的权利,真正做到各民族的平等,还是一个待解决的问题。


 

Copyright© 2020 内蒙古师范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蒙ICP备05006581号